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原理是利用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對某一波長范圍的光的吸收作用,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結構分析,所依據的光譜是分子或離子吸收入射光中的特定波長的光而產生的吸收光譜。根據所吸收光的波長區不同,分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見光光度法,合稱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研究物質在紫外可見光波下的分子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在光的性質中200-400nm波長的光叫做紫外(UV),從400-800nm叫做可見(VIS),從800nm到近1毫米是紅外(IR)。僅可見光才能被我們的眼睛看見,而包含所有波長的光,包括紫外,可見光和紅外叫做白光(例如太陽光),太陽光發出的白光可以通過棱鏡濾光片等分成七種類似彩虹的顏色,白光即包含所有波長的光,單色光即單波長的光。
根據朗伯比爾定律:A=kbc表明:一定溫度下,一定波長的單色光通過均勻的、非散射的溶液時,溶液的吸光度與溶液的濃度和液層厚度的乘積成正比。
A=kbc式中:
A:吸光度;描述溶液對光的吸收程度;
k:摩爾吸光系數,單位L·mol-1·cm-1;
b:液層厚度(光程長度),通常以cm為單位;
c:溶液的摩爾濃度,單位mol·L-1;
我們可以舉個小例子來說明一下,有甲乙兩個相同材質的玻璃杯,其中甲裝有潔凈的水而乙裝的是渾濁的水把它們放在靠窗的地方,這時甲可以透過大部分的光,而乙則沒有那么多光透過,在這里透過的光的比率稱為透射比,透射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來表示(%T)相反的從窗口透過的的光被吸收比率*叫做吸收率(Abs)。
物質對光的吸收是選擇性的,利用被測物質對某波長的光的吸收來了解物質的特性,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對不同光的吸收強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即可得出該物質在測定波長范圍的吸收曲線。在吸收曲線中,通常選用*大吸收波長進行物質含量的測定。例如蘋果是紅色的,為什么蘋果看上去是紅色的而不是別的顏色?*好比我們對某種顏色喜歡一樣,物質對顏色也有偏好,當某種物質暴漏包含各種顏色的光中時,它吸收并僅保存了光中它*喜歡的顏色,它不喜歡的顏色被反射,這*形成了我們眼中看到的某種物質的顏色。
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即可通過顏色密度來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以此來測定某種物質(溶液)的含量,例如我想測自來水里的鐵,通常無法直接采用分光光度法進行測量,因此在這種方式測定中需要添加與目標物質反應顯色的著色試劑,里面含鐵越多則顏色*越深(高吸光度)少則相反。這時我們需要配置標準溶液的校正曲線,從低到高來測量標準濃度的吸光值獲得該測量的校正曲線。在定量分析中還要考慮物質的吸收波長,通過觀察測量已經著色的吸收光譜來選擇吸收*大而相對平滑的波長(現在多數儀器已能自動測量物質的*佳吸光率如HACH的DR3900)。
實際測量時光譜與測定條件也有密切的關系,測定條件如溫度,溶劑極性等不同,吸收光譜的形狀、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強度等都可能發生變化。對于溶劑的選擇要注意盡量選用低極性溶劑同時能很好的溶解被測物,并形成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學性質和光化學的穩定性,溶劑在樣品的吸收光譜區無明顯的吸收并注意保證實踐條件的一致性,這樣既能保證*小誤差又可達到*佳的測量結果。